各位街蜜们大家好~
今天嘞,又到了小编我给大家讲品牌故事的时间,大家赶紧搬好小板凳准备听讲吧。
这次,我们要讲的品牌是Chloé。
这个品牌的历史或许不像爱马仕、LV那么长,但这并不代表它的故事不值得讲。
1921年3月3日,一个叫Gabriella Hanoka的姑娘,出生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。

Gabriella Hanoka
在当时,亚历山大港是整个中东地区最为富庶的城市,而她的父亲又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卷烟制造商。

那个年代的埃及和很多欧洲国家一样,有钱人们热衷于学法语,喝下午茶,也乐于花大价钱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国际学校。

Gabriella作为家里七个孩子中最受宠的老幺,不仅从小就在学校接受法式教育,而且还经常看到母亲聘请的裁缝为家人量体裁衣的场面。
1939年,18岁的Gabriella随学校到巴黎进行短暂的学习。

一向追求浪漫自由的她,本以为自己可以在巴黎的旷阔天地里自由翱翔。
然而现实是,生活巴黎的姑娘们不仅不能肆意地在街上旋转跳跃,而且她们穿的衣服都非常的束手束脚。

转年,Gabriella回国就和一个叫Raymond Aghion的男人结婚了,她的名字也从此被冠上了夫姓,变成了Gaby Aghion。

Gaby Aghion和Raymond Aghion
Raymond和Gaby在7岁的时候相识于小学校园。
和那些穷小子跨越阶层硬撩富家女的故事不同,Raymond他爸是个棉花进口商,人家也是个正经的二世祖。

这两个人不仅家庭背景相当,而且因为从小就在一起玩,所以三观信仰什么的也都非常一致。

比我好看的人不仅比我有钱,还比我有桃花运,请问你是玛丽苏剧的女主角吗,这么大光环。
高级成衣时代由她开启
当时,法国的战乱生涯已经结束,上流社会的贵族们重新开始了各种寻欢作乐的生活。

刚到巴黎的Gaby就跟大多数贵妇一样,每天就是白天购购物,下午喝喝茶,晚上逛个趴。

可没过多久,她就开始厌倦这种消极的生活方式了。
于是,她便和丈夫一起,主动去social了很多生活在巴黎左岸的艺术领域的朋友。

这些朋友都有谁呢?
他们分别是,超现实主义诗人Paul Éluard、小说家Lawrence Durrel,以及著名画家毕加索……

Picasso
行吧,咱也不敢说,咱也不敢问,咱也不知道从哪能认识这种朋友。
反正要是换成小编我,老爸这么有钱,老公这么有钱,朋友们这么厉害,那肯定每天心安理得地在家胡吃傻睡。
在和朋友们接触的过程中,Gaby渐渐发现,法国的时装市场其实是存在bug的。

二战结束后,为了让巴黎的高级时装产业尽快恢复如初,法国纺织制造商着实是投入了不少资金。
但当时的高级时装屋,大多都只接受价格昂贵的量体裁衣。
没钱的普通人要想穿件好看的衣服,就只能找裁缝用劣质的布料去照猫画虎。

这种抄袭行为简直大大扰乱了市场。
可话又说回来,即便是像Gaby这样的有钱人,也不想动不动就花大量的时间在量尺寸上。

于是,在1952年的时候,Gaby告诉丈夫,她希望能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,而不是做一个每天只知道吃饭的人。
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,去填补法国高级成衣市场的空白。

Chloé只是一个朋友的名字
和大多数的设计师不同,Gaby并没有用自己的名字去命名品牌,反倒是借用了朋友Chloé Huysmans的名字。
她之所以这么做,据说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名字……听起来有点像算命先生
反正别管叫什么吧,Gaby的事业这就算是起步了。

50年代初,各式各样的大礼服在法国依旧很受欢迎,可这种华而不实的衣服完全限制了女性的自由。

年轻的女孩们开始崇拜电影里的cool girl,她们也想穿上那些精致,轻便的衣服,大步流星地在街上行走。

Jean Seberg——50年代走中性风的女星
于是,Gaby索性就从好莱坞的电影里寻找灵感,制作了六条裙子。
在这些设计中,她打破了法国贵族固守的长裙设计,将裙摆缩短,穿着起来不仅舒适,而且便于行动。

Gaby早期手稿 为了打开市场,她每天就用手提箱拎着自己设计的裙子,到各家精品店里去游走兜售。

可当时,很多法国精品店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:把衣服放到人家的店里卖,那就得使用人家的品牌名。
坚持不让自己的裙子改名换姓的Gaby,也只能屡屡碰壁。

终于,在1953年的时候,她遇到了自己的贵人Jacques Lenoir。
Jacques不仅十分欣赏她的设计,更主动成为了她的合伙人,给她的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助力。

Gaby ,Raymond和Jacques Lenoir
在Jacques的帮助下,Gaby设计的第一个系列终于在1956年得以发表。

跟其他大秀不同的是,Gaby把自己首秀的地点选在了巴黎的花神咖啡馆。

媒体和嘉宾们一边喝着咖啡,一边聊着天,一边看着模特们展示衣服。

而她之所以把秀场选在一个这么“随意”的地方,也是为了向更多的人传达这种自由,舒适的穿衣理念。
事实上,这场秀确实让Chloé在巴黎的时装界里拥有了姓名。

Chloé 1958夏季系列
Gaby和老佛爷的互相成就
如果说,花神咖啡馆里的这场秀是Chloé的一个重要转折,那1964年Karl Lagerfeld的加入,绝对称得上是一件让品牌地位得以飞升的事。

当时的Karl虽然已经手握国际设计大奖的冠军,但和同时期出道的Yves Saint Laurent相比,他就不太得志了。
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Karl只能依靠给不同的品牌供稿来维持知名度。

要么,就得有自己的品牌,要么,就得长期在一个知名品牌里担任设计总监。

Gaby的儿子Philippe Aghion至今都记得母亲第一次见到Karl的情景:他很年轻,看起来有些羞涩。
尽管她也因为Karl的德裔身份,而犹豫要不要雇佣他。毕竟,那时二战才刚刚结束没多久。但最终,她还是决定给这个年轻人一次机会。

Karl刚刚走马上任后没多久,就帮Gaby找到了最适合Chloé的古典浪漫风。

Karl为Chloé设计的1970春夏系列
他设计的1973年春夏系列,更是一度被人们奉为时代经典,让波西米亚风成为了整个70年代最为流行的穿衣风格之一。

这个系列之后,Karl终于如愿成为了一代时尚大师。
可以说,Karl和Gaby是互相成就了彼此。

Gaby Aghion和Karl Lagerfeld
Chloé的意义不至于一个品牌
虽然,从1985年开始,Gaby就将自己的股权出售给了历峰集团,永远地退出了公司。

对于整个时尚圈来说,Chloé存在的意义也不止是一个品牌那么简单。
除了Karl之外,Stella McCartney,Phoebe Philo,Phoebe Philo这些如今名声响当当的女性设计师,最初可都是被Chloé发现的。

Stella McCartney
说Chloé是整个时尚圈的伯乐也不为过。

也许有人会说,Gaby之所以能成功,是因为她从出生起就拥有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拥有的资源。
可是,她如果甘心地做个贵族小姐,恐怕这一辈子也就只能靠逛街喝茶度日了。

Gaby曾经说过:创造Chloé是我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成就。我总是告诉其他女性:‘你必须敢想敢做!’。
或许,Gaby的成功的意义不止在于,她创造了很多漂亮的裙子和包包,更在于,它让更多的女孩知道,我们也有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那个人。
